close

菜單調整重點項目及說明

  1. 售價調整:各主餐售價調漲10元,【主餐與配菜區隔分離】且【固定配菜變革精緻化】,增加餐點呈價值感。
  2. 主餐點綴強化:因為飯菜分離後, 未有其他食材顏色襯托,顯得主餐角色有點偏落有失價值感,以下為出餐前,位於主餐正中心點,微調增給些許綠色點綴的分類。

商品

毛豆仁2顆

青蔥花小搓

提供份量

備註

超吉燒肉丼飯

-

-

-

照燒雞腿丼飯

-

-

-

蜜汁雞排丼飯

-

-

-

黃金豬排丼飯

-

-

-

和風牛肉丼飯

-

原份/80公克調整為份/70公克

-

蒜香牛排丼飯

-

-

-

泡菜牛肉丼飯

-

-

與泡菜燒肉辨識做區隔

泡菜燒肉丼飯

×

×

-

已有泡菜做色

醬燒雞肉丼飯

×

×

原雞肉丁為1.5公分調整為2公分

已有九層塔做色

打拋豬肉丼飯

×

×

原份/80公克調整為份/90公克

已有九層塔做色

紅燒魚排丼飯

×

×

-

已有九層塔做色

【內用飯】:含內用碗的重量520公克(14兩)

【外帶飯】:飯量淨重220公克(6兩),先將內襯格放入外帶碗內,以拇指扣住,填裝白飯。

  1. 外帶擺盤:

【外帶】使用『內襯格』將配菜有效與主餐分離,但保有外帶碗公餐具特色,且於10/27全面性改版外觀色系,更符合現行餐點所呈現出來的價值感做為搭配。

超吉飯桶

超吉大盛

備註

內襯格→白飯→青菜→滷配菜→蝦捲→豆莢→紅薑→煎蛋→主餐→點綴

內襯格→白飯→青菜→蝦捲→火腿玉米筍捲→昆布捲→豆莢→鳴戶捲→主餐→點綴

 

   

 

  1. 內用擺盤

內用器皿上也全面更替,來讓餐品的呈現的價值感加分內用配菜使用『貝殼碗』,配菜的擺放重點必須將食材集中,將層次立體感呈現出來,如果以平鋪的方式操作,無法做出堆疊的效果,對於飯菜分離後質感的呈現價值感則會大大減低。

超吉飯桶-配菜

超吉大盛-配菜

主餐

青菜襯底→蝦捲→滷配菜→蛋→豆莢→紅薑

青菜襯底→蝦捲→火腿玉米筍捲→昆布捲→鳴戶捲→豆莢

炒類主餐需特別注意,起鍋盛裝,一定要向中間向內集中,切勿四處散落破壞價值感。

     

分解步驟

步驟一

步驟二

擺放位置為貝殼缽1/2左側圓弧型。

 

將青菜擺放碗底集中立體襯底,不可靠至碗的邊緣。

 

步驟三

步驟四

將蝦捲與滷製品側靠至青菜上(擺盤感覺像靠著蔬菜站立起

)

 

將煎蛋擺上,但黃部分朝上,向中間推高(擺盤感覺像靠著蔬菜站立起來)

 

步驟五

步驟六

擺上四季豆點綴。

 

擺放紅薑片點綴。

 

 

 

  1. 配菜精緻化:

超吉飯桶

超吉大盛

備註

青菜

蝦捲

豆莢

滷製配菜

煎蛋

紅薑片

青菜

蝦捲

豆莢

昆布捲

火腿玉米筍捲

鳴戶捲

 

 

l        固定配菜【青菜】:因本次商品變革是為求提高餐點的豐富性及價值感,改版後綠色青菜僅可接受【高麗菜】、【青花菜】烹調方式-清炒,嚴禁為了降低成本使用高麗菜加豆芽菜或前一日剩餘食材混合加工之特殊料理,此舉絕對嚴重違反本次菜單修正經營方向。

l        固定配菜【蝦捲】×1條: 士林香腸切片更換為【蝦捲】提高份量及配菜價值。

l        固定配菜【豆莢】: 點綴綠色色系不足部分,經處理簡單調味後即可使用,詳如操作手冊。

l        上述為【超吉飯桶版】與【超吉大盛】版共同之處。

l       超吉大盛版:

  固定配菜【昆布捲】【火腿玉米筍捲】【鳴戶捲】:這些皆為市面上少用之配菜,為更強化區隔性,整體配菜設計有點輕食日風的配料方向,如炒青菜的「綠」、炸物蝦捲的「咖啡」、滷製昆布捲的「黑」、煎過火腿玉米筍捲的「黃」「紅」、小品鳴戶捲的「白」「形狀」、涼拌豆莢的「翠綠」,來製作各種不同烹調方式、食材選用上的各種豐富價值。

l       超吉飯桶版:

  固定配菜【紅薑片】×3小片:因滷配菜與蝦捲色系相近,使用紅色系小菜點綴顏色,內用區將不再免費提供

  1. 【現煎荷包蛋】微調:現行更用【圓形煎蛋器】使用,可,讓蛋體飽滿口感較為扎實,也避免人為操作以致蛋體形狀大小不完整,提升荷包蛋價值感。
  2. 【現炒青菜】微調:「現炒青菜」併入大盛菜單;因現行炒青菜份量太多,單人消費較為不高(吃不完),為增加單點命中率,將份量及售價調至單人消費更實惠可接受範圍,來增加單點商品點餐率的提升;原售價45元(250公克)→40元(160公克)。
  3. 商品名稱更換:商品全面性統一名稱蓋飯→丼飯。
  4. 主餐加點換算:金額計算【主餐價格—35元】。
  5. 單點價格調整:【香腸】12元→15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超吉即時訊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